(记者 史王萍 实习记者 曹帅杰)盛夏时节,沙洲吐绿、河汊纵横的潼关黄河湿地进入了最富生机的时节。黄河、渭河、洛河三水交汇的广阔湿地,不仅为万千生灵提供了荫蔽与食物,其涵养水源、调节区域微气候的功能也尤为突出。行走岸边,水草丰茂,万千鸟儿或盘旋起舞、或潜水觅食,构成一幅生机盎然、万物和谐的生态画卷。
近年来,潼关县将湿地修复保护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,专门成立湿地保护中心,统筹推进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一体化系统治理。如今,这片湿地已成为144种鸟类的乐园。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黑鹳、大鸨、金雕、白肩雕等;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15种。春夏之际,多种夏候鸟在此栖息、筑巢、育雏;留鸟则常年以此为家,依赖着日益改善的水域和滩涂生存繁衍。
据了解,潼关黄河湿地总面积达2827公顷。作为省内唯一的三河交汇多沙型湿地,潼关拥有两大“生态宝库”:北岸占地1795公顷的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南岸占地1032公顷的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。它们不仅是中西部候鸟迁飞线上的关键补给站,更坐落在全球候鸟东亚-澳大利亚迁飞路线的西部节点。盛夏时节,这里更是众多留鸟与夏候鸟珍贵的“避暑天堂”、繁殖家园和觅食乐园。